忘了自己,欣賞別人 文/蔡詩萍

關係,確實屬「個人資產」,發揮得好,個人得利,團體得利更多。

可是一個組織,若不懂把這個人資產,轉換成「團體資源」,那所謂「人亡政息」的現象,必然發生,在業務導向的企業裡,在超級營業員主導績效的團體裡,這幾乎是致命的困境。

因此,要當團體領導者,做好leader,有時他反而要抑制自己的個人關係網絡,多去運用團體內每個人的關係資產,以便把團隊戰力發揮到極致。

這角色很像一支職業棒球隊的總教練,總教練多半頂尖球員出身,長期球場生涯也磨練出他個人極好的關係網絡,但當他轉換角色,想做一位頂尖的總教練時,他必須「忘掉」自己的優秀,相反的,他要去「欣賞」底下球員的優秀,甚至於連「不夠優秀」的事實,他都得認了。唯有如此,他才有機會,把「關係學」裡,最重要的「兵團作戰」,徹底演練出來。

總教練若忘不掉自己過去優異的成績,他就會以此當高標準,以為每個球員皆該如此!總教練若因自己的關係網絡豐富,例如他知道哪隊的投手很棒,哪隊的捕手很強,哪隊的打擊高手總能把刁鑽的球打出去,但他偏偏就是不能「回到現實」,正視自己現在帶領的球員是怎樣的料,那他不如去當專業球評,在場邊論戰即可。

要下場督軍,要臨場調配戰力,一個總教練非得平日就把每位球員的能力,放在「兵團作戰」的層次上去定位不可。這也是關係學,把關係從個人資產,提升到團隊戰力的領導者課題。


帶兵遣將,不能忘了團體關係

談關係,我深怕有人誤把「關係」只當「個人資產」看,或單純視為「手段技巧」,以訛傳訛久了,積非成是,動輒說「那人關係很好」、「那人很會搞關係」等等,彷彿「所謂關係」云云,不過是交際、應酬、心機盤算、功利計較的綜合性代名詞,於是乎,人們一談起關係,雖然覺得重要,卻不免要帶點鼻音,大有嗤之以鼻的哼哼之意。

關係,始自於人際互動,當然有個人的層面。同樣當公關經理,有人可以離開工作崗位後,仍與客戶維持私人情誼一輩子,有人則是飽嘗現實冷暖,失去公司奧援,便失去私人情誼。在能與不能之間,端看你經營這份職場關係時,投入多少私人感情的比重。

關係,若放在一個組織,或團隊裡看,成員彼此間,若「關係不和」;上下屬間,若「關係隔閡」;高層領導間,若「關係曖昧」,那這團體的戰鬥指數,一定低到不行。無論企業的商戰,政治上的政黨競爭,乃至於,一場SBL超級籃球聯賽,或中華職棒球賽,一支團隊的整體戰力,不全在它有沒有超級明星球員,而在這團隊裡,自上到下,從領導者(教練)到執行者(球員),從superstar到板凳球員,是否齊心一致,眾志成城。

太多例子顯示,一群超級明星組成的公司或球隊,有時反而陰溝裡翻船,輸給另一支未被看好的團隊。事後檢討,論個別戰力,不輸;一打團體戰呢,便失誤連連,漏洞百出,士氣低迷,終至潰不成軍。歸咎原因,可能不只一項,不過團隊裡「群我關係」、「人我關係」、「上下關係」,和或不和,絕對是關鍵。

「群我關係」,決定於每個成員,怎麼看自己在團隊中的位置與使命感。用球賽為例,要球員場上拚命,他就必須知道為何而戰,為誰而戰?平日總教練就得把球隊的名次與表現,融入球員的「認知DNA」裡,讓他們懂得以團隊為榮。

「人我關係」,決定於每個成員,彼此間的感情與信賴度。再用球賽為例,每支隊伍都有超級明星,但若無綠葉襯托,紅花也會失色。領導者就是要讓成員不分彼此,上場就拼命表現,退場則拼命捧人場。

「上下關係」,決定於在上者,有領導者氣度;在下者,能心悅誠服,完成交付使命。領導者都會說,人無等級之分,都很重要,然則事實是,無論有形之薪資、地位,無形之知識、閱歷等等,都會在團體成員之間,埋下等級、差距的鴻溝,好的團隊文化,會讓「等級制」變成激勵,而非障礙。

關係學,一旦提升為領導學,忘了自己,欣賞別人,是頂尖的關係心法。






本文轉載自2008年4月 Cheers雜誌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orris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